坚持“三化三实”工作法 以高质量党建促进外事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郑州机关党建  时间:2025-09-23 11:0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解决‘两张皮’问题,关键是找准结合点,推动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相互促进”。这为我们处理好党建和业务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根本遵循。近年来,市委外办机关党建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不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7.9”重要讲话精神,探索形成“三化三实”工作法,有效解决党建活动与外事业务“两张皮”问题,推动党建工作由“无形”到“有形”、由“软任务”向“硬支撑”转变,成为外事工作的坚强内核和坚实根基,有力推动外事工作更好服务全市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将政治引领“具象化”,在思想淬炼中筑牢“实”的根基

“外事无小事”,外事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外办机关是全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外事干部的言行举止一定意义上代表着国家形象。政治引领决不能仅是理论术语、抽象口号,必须具象为可感知、可操作的日常要求与行动指南,才能带领好党员干部坚守初心、践行使命。

一是以政治要求定位行为规范。我们坚持将“两个维护”根本政治要求,细化为外事工作的具体行为准则。在与外方签订合作备忘录等文书中,严守政治红线、外事安全,坚决避免与国家核心利益相悖的内容,做好外宾来访背景调研;在筹办重大外事活动中,始终把政治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方案谋定初期,就严格做好政治风险评估。今年7月27-28日,我市连续第三年举办了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全国总决赛,按照市领导“确保安全、顺畅、出彩”的指示要求,我们将“安全办会”放在首位,始终将“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确保政治安全、安全办会。

二是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进一步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建立长效常态学习机制,注重统筹理论学习中心组、室务会和主任办公会“第一议题”学习内容,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最新外交战略部署、世情国情市情深度分析作为室务会、主任办公会的重要议题,破解理论学习与业务决策脱节困局。特别是在推进对外合作项目前,攻坚党支部组织专题学习会,深入研讨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结合本市实际形成具体落实方案,确保项目方向不偏、焦点不散,理论学习成果直接转化为项目风险评估核心要义和市领导涉外会议讲话、会见谈话参考。

    三是以形势教育提升防范能力。紧密结合国际局势变化和热点敏感问题,常态化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和风险警示教育,多次邀请外交部前资深外交官张国斌及外交部专家等以国际局势及“一带一路”境外安全为主题授课;多次组织召开涉外安全工作会议,就涉外安全、领事协助、涉外事件处置等业务工作进行授课,进一步提升我市“一带一路”境外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涉外风险防范意识。结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出访行程,认真研究对象国(地区)复杂局势,并编发《国别资讯》,提升外事干部在复杂环境下的政治敏锐性和斗争本领。

    二、将组织建设“功能化”,在战斗堡垒中激发“实”的动能

外事部门参与国际活动多、外事干部参与团组出访行程较多,针对此特点,我们打破传统组织设置壁垒,建立灵活高效、功能聚焦的组织体系,让支部真正成为攻坚克难的堡垒。

一是堡垒建在关键节点。在因公临时出国任务中,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出访团组均成立临时党支部,由团长兼任党支部书记,明确临时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的组织机构、党员身份、党内职务、党内活动、党内文件“五不公开”,做到内外有别,在外期间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政治规矩,执行党中央对外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请示报告制度,圆满完成出访任务。在承办重要外事活动等关键任务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统筹协调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安保协调组、礼宾接待组、新闻宣传组等多个功能型党小组,小组组长担负“一岗双责”,带领小组同志攻坚克难,小组间高效协同、积极配合,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二是管理覆盖全链周期。构建党员“派出前—在境外—归国后”全周期教育管理监督闭环。派出前强化行前教育,均签订《安全防范承诺书》及《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纪律承诺书》,自觉增强应急应变意识等;在境外纳入临时党支部教育管理,确保组织生活不断线;归国后及时向组织述职,便于组织全面掌握在外动态及思想状况。近几年,我办两名长期在我驻外大使馆工作的干部和一名短期派遣韩国政府部门跟班工作的干部,回国后及时向办领导班子进行汇报,并在全办范围内分享了其境外工作心得。

三是围绕核心定责定岗。精心设计党建活动载体,使其深度融入、服务外事中心工作。去年以来,我们设立了“外事先锋岗”,在重大外事接待、高规格国际会议服务保障中亮身份、践承诺;组建“政策研究党员攻关组”,围绕外交外事前沿问题、地方对外开放瓶颈开展深度调研,形成高质量咨政报告;成立了“政策宣讲小组”,负责外事礼仪、因公出国审批、领事保护、APEC商务旅行卡业务等宣讲。围绕市直机关工委“书记项目”工作,由重点处室牵头组建“书记项目”工作组,精心谋划开展“企业出海”项目,并顺利入选市级项目库。今年6月份,我办青工委成立,积极动员全办19名青年党员干部自由组队,围绕“关键小事”开展主题调研,已申报“APEC商务旅行卡助企服务”“助企出海”“外语志愿服务”等5个调研课题,聚焦“外事为民”主责主业,全面培养淬炼党员干部队伍。

    三、将品牌效应“实践化”,在“两个服务”中彰显“实”的价值

外事党建品牌的生命力在于“两个服务”,即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近年来,市委外办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两个服务”,坚持“三标”引领,以“务实外事、高效外事、安全外事”为遵循,坚持高起点统筹谋划全市外事工作,高层次扩大对外开放,高水平利用外事资源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提升郑州都市圈开放能级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落实中央对外部署,扛牢服务外交大局新担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功复制“郑州—卢森堡”模式,再造“郑州—吉隆坡”双枢纽。参与主办“2024中国(河南)—东盟人文交流月”、第二届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总决赛、中柬人文交流年闭幕式等重大国际活动。持续优化民间外交布局,目前我市共有各类国际友城48个;成功召开市友协第一届理事会,提升了我市民间对外交往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二是推动开放动能转换,实现外事服务经济新突破。大力推动助企出海,去年9月以来,组织近百家各类企业分批次出海中亚、东南亚等地,促成签约项目72个,涉及金额近200亿。在郑成功举办“中国(郑州)—乌兹别克斯坦(卡塔库尔干)投资与贸易洽谈会”、河南(郑州)—柬埔寨经贸文旅交流会及经贸洽谈会等经贸活动,促成多领域务实合作。常态化开展APEC商务旅行卡“服务企业直通车”等助企活动,今年共向84家企业发卡240张,做好“出海”护航。

三是聚焦开放生态培育,构筑高水平开放新优势。去年12月,中国—匈牙利(郑州)国际合作与产业技术应用示范中心落地我市。今年3月,我市成为东亚地方政府会议会员,于6月首次参加该组织会议并进行市情推介。郑州市地方标准《公共服务领域标识英文译写规范》第1-3部分备案及第4部分立项均已完成,成为全省标杆;“外语标识智慧管理平台”入选全市首批DeepSeek大模型接入政务场景。持续壮大“和平鸽”外语志愿服务队,目前已组建21支队伍、注册4600余人,2024年累计服务时长1.5万小时。举办“一带一路·郑州泰国风情年货节”等人文交流活动,推动在郑高校和中学开展国际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四是提升外事治理能力,融入高效能治理新体系。去年以来,共妥善处理涉外事件36起、海外领保事件17起,服务外媒来访75人次,有力维护了涉外大局稳定。建立健全政府—高校—企业间“资源共享、合力赋能”的外事资源库,依托援外项目推动“中国方案”郑州实践走向世界。

五是强化干部教育培训,树立外事队伍新标杆。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积极开展外事系统干部培训、出国专办员及翻译专项培训等,培养外事干部世界眼光、国际视野,提升外事干部“谋外事”“干外事”的能力和水平,锻造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外事“铁军”。

虚功实做,关键在“融”,核心在“实”。市委外办始终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建工作的指示精神,以“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的思想自觉和行动韧劲,将党建工作的“根”深深扎入外事业务沃土、将党建工作的“锚”主动定向外事工作航道,将政治引领的抽象要求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坐标,将组织体系的强大力量聚焦于攻坚克难的核心战场,将党建品牌的独特价值体现为服务发展的实际贡献,突破“两张皮”困局,真正实现从“围绕中心”到“融入中心”、从“政治优势”向“发展胜势”的根本性转变,以机关党建释放强大的生命力,为我市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注入源源不竭的外事动能!

作者:中共郑州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刘亚涛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